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文明关注  文明力量  文化校园  道德财大  制度建设  创建体系  学校首页 
  文明关注
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
守望信仰的高山
雷锋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底色
新华社评论员:牢牢把握办实事这个...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新征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抗疫一线,绽放青春
学习宣传贯彻《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
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
文明过节倡议书
省直机关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文明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文明关注>>正文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真实是电影最美的笔触
2013-08-12 15:03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

由河北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放映,好评如潮,无论是影视界专家还是普通的观众都对电影赞赏有加,盛赞作品的艺术水平和现实意义。

它在题材上的四个“第一次”足以吸引大家的眼球:第一次在中国银幕上表现1960年饥荒;第一次表现高官剥开假象寻找真相;第一次正面表现打破社会主义大锅饭;第一次表现领袖向草根道歉。

①真 相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调研4个昼夜的故事。这个话题是无比沉重的,正面去表现这段历史,需要勇气和良知,也需要艺术家谨慎、客观、严肃的历史态度。

此片有些“历史揭秘”的味道。比如人民公社的大食堂是如何停止的?国家领导人当时怎样进入灾区调查研究?他们当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吃什么?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如何动员群众给党提意见?国家领导人之间如何沟通工作和调整方向?这些对于当今年轻观众可谓闻所未闻。

导演陈力的团队在创作初始就把追寻历史真相和表现人物的真情实感作为主要诉求。一方面,她们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进行素材的分析、选择;另一方面则早早地走进故事发生地——邯郸市伯延镇展开深入调研。当陈力问当地农民“你见过总理吧?”对方还没说话就先哭起来,说:“如果没有总理,就没有这个村子了,就没有我们了。”在伯延人的记忆当中,好像这一生,这件事情是最重要最深刻的,每个人都能讲得绘声绘色。

剧中一场开会的戏,演员们就在当年开会的那间屋子里拍,饰演周总理的演员孙维民就坐在周总理曾经坐过的那把椅子上,连屋子里的窗格也是当年的花样。剧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张二廷也确有其人,而周总理临走时想收养张二廷最小的孩子这件事也不是虚构。

②真 情

影片中老人给总理做拽面的情节是虚构的,但不是空穴来风。当年周总理来伯延,村民想办法去弄肉,给总理做饭,总理为此生气,这些都是事实。影片抓住了人物真实的心理活动和真实的感情。陈力说自己最直接感受到的是老区人民对党的情感,是现在人们久违的。

许多看过影片的专家都提到,整部片子里的群众演员都演得特别好,无论是前景还是后景,包括不经意的地方老百姓都显得质朴真切,浑然天成,他们真的在哭、在笑;在言语、在生活,没有人是被动地做动作。这上千的群众演员都是伯延镇的当地老百姓。陈力说,给当地老百姓讲戏只需像这样对他们讲:“总理很快就要离开了,今天就要走,你们是来送总理的,你们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其他不用多说。他们对总理的感情深厚、真挚,一看就是有真实的心理体验,连专业演员看了都非常受感染。最后一场戏拍了9次,但老百姓没有怨言。

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可能就是“说真话”。陈力在查找文献时发现,当时只有张二廷说了真话,其他人没有说真话的原因,是“别给党中央找麻烦”。伯延镇是老区,从刘邓大军到后来邯郸起义,很多乡亲都走上了战场,有的一个村子男人全死掉。所以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一开始瞒着总理,因为在他们看来,挨饿比打仗的时候好多了,他们不说出实情不是为了害人,也不是因为害怕。陈力认为,中国人的道德传统当中就包括这种遇事多为他人着想的可贵情操。

③真 味

陈力的电影富有观赏性和文艺气质。她擅长借用多元的文化景观来丰富影片内涵,进而深化主题思想。例如她很喜欢表现民俗,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为人物的喜怒哀乐提供释放的空间。比如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了当地落子戏、民居、拽面等民俗。剧中有一场戏,是一位老人不惜用自己的寿材换来白面给总理做拽面,总理为了让老人安心,吃下了拽面,为了让老人有面子,他嘱咐工作人员在他离开伯延后再用自己的钱偿还老人的寿材。拽面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文化,适合电影表现,还有形式感。再如影片中的落子戏,抗战时期,许多落子演员参军参战,当地平调落子班社也多属民主政权领导。影片也用回忆的方式表现了这一历史细节。

电影里还侧面表现了伯延在近代历程中一段值得骄傲的教育史佳话。周总理到伯延,曾经去了伯延文化名人房锦云家的老宅。伯延小学始于1907年的“尚德小学”,是当时以房锦云为首的乡绅们共同出资创办的,蔡元培还曾亲题“育我菁莪”匾额。周总理来到这里拯救的不只是生命,还包括了文化血脉。所以这个地方的老百姓虽然身居僻壤,却都知书达礼,顾全大局。

戏里的很多桥段显现出生活的味道,一看就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总理和邓大姐关于老花镜的谈话,带有调侃味,是老夫老妻才可能发生的。既生动又朴实。这段也是有依据的,只不过不是发生在这里,而是陈力从总理的生平小故事里挪用来的。

④真 意

陈力不是党员,但对主旋律电影却一直情有独钟。她说:“我希望通过作品,能够让老百姓感觉到国家是有希望的。”

很多已经看过此片的专家都发出类似的感慨和忧虑:这部影片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故事精彩,表演到位,音画语言成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优秀的作品倘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而在市场受阻,没有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就太可惜了。为此,发行该片的华影公司谷国庆董事长带队分7个发行小组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系,华影公司连夜加班加点赶制出2570余块数字硬盘,全面覆盖全国2K影院3200余家影厅。

拍摄期间发生过一件小插曲。有一天剧组准备的饭是包子,群众演员有四五百人,每人一份,买的包子超过了计划数,但还是不够,因为有的饭被群众演员拿回家了。陈力批评剧务说:“还是你们没做到位,他来当演员了,他家里还有孩子上学,还有下地干农活的,他当然要把包子拿回家了,他不拿回家,家里人怎么吃饭?乡亲们如果只是为了包子也不会来。你们考虑得不周到,要多多准备,随便他们拿,因为老区人民是不会浪费的。”老乡听到这件事特别感动,说“当年总理也是这样对我们的”。后来有很多当地的老百姓都没有吃饭,坚持演出。

陈力认为现今的中国人需要核心价值观,需要用电影去表现和传播,陈言务去、执凡求真。在她看来,真实才是主旋律电影最美的笔触。(李镇)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法学院“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下一条:以新视角重新打量互联网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