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长时间以来,在媒体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昨天有个老人倒在地上没人敢扶,前天有人扶了倒地的人却被赖上,而大前天还有倒地的小女孩儿被碾压多次,过往车辆都不肯停,行经路人匆匆而过……在这种弥漫着焦虑和冷漠的空气中,似乎谁也不敢再轻易向别人展开笑脸,伸出双手,而就在2012年5月8日,一位名叫张丽莉的29岁的年轻老师为我们上了这样生动的一课。
那平常日子里如花的笑靥,生死攸关时刻的一举动,还有医院里那生死时速的抢救,许多同事、学生、亲人的泪花……这一个个动人的画面在看完纪实片《最美教师张丽莉》以后已经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在这里我想斗胆引用林清玄《在微细的爱里》中的一段话:不能进入微细的爱里的人,不只是粗鄙的,他也一定不能体味高层次的心灵之爱,他只能过着平凡单调的日子,而无法在生命中找到一些非凡之美。作家林清玄是由苏东坡的五言诗而生发出来的感叹:人应该知感念、知给予、知人世间的欢喜悲辛,知体味其他众生的心情……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圆满的人。我觉得张老师应该称得上一个圆满的人了。她知感念,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为的是回馈父母,回馈社会;她知给予,她慷慨地给予学生关爱,即使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她也能让人们看到她善的壮举、爱的勇敢……这壮举,这勇敢正是张老师平时若干个微细的爱的汇聚。
人们都说时间是无情的魔兽,它能带走人的青春、梦想、健康,甚至是生命。也有人说时间是默不作声的摄像师,美丽的心灵就在于,无论什么时候截取他生命中小小的一段大白于天下,他也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都能让自己生而无憾、死而无悔,都能挺立于天地间。我想,在张老师的生命中,时间更像后者,在短短的一刹那,她让我们看到了她那像闪电一样耀亮,像夏花一样灿烂的高尚人格。
命运不可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做出壮举,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去争取做出善举的机会。汪国真说过,“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作为老师,你可能为某个后进生的进步而高兴,为学生取得的荣誉而兴奋,为家庭陷入窘迫的孩子而担心……其实这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善举,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微细的爱里,慢慢地让你自己变成一个圆满的人。
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工作后从辅导员走向三尺讲台,不能称为爱生如子,但对于学生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用博爱之心关心热爱学生,做到严而有理、有度、有方、有恒,爱得得体。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偏心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耐心的教育辅导,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倾吐心声,解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也许我现在在教学经验及学科深度上还有待改善,但是我坚信 “既然他们成了我的学生,我就会对他们负责”的承诺能让我的学生在我微细的爱里快乐地行走,我会用一个个善举力求让自己成为一个圆满的人,一位圆满的老师。这,就是我从最美教师张丽莉身上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