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文明关注  文明力量  文化校园  道德财大  制度建设  创建体系  学校首页 
  文明关注
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
守望信仰的高山
雷锋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底色
新华社评论员:牢牢把握办实事这个...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新征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抗疫一线,绽放青春
学习宣传贯彻《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
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
文明过节倡议书
省直机关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文明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校园>>文明学校>>正文
 
《求是》副总编夏伟东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2013-04-25 00:00 文/郦平  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
[字号: ]

423,应我校邀请,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求是》杂志副总编夏伟东教授到我校讲学。我校伦理学学科省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国希教授参加了报告会并做了报告。报告会由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乔法容教授主持。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与哲学重点学科的教师,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点的研究生五十余人聆听了报告。

夏伟东就我国当前的道德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不容忽视,不同意道德在总体上滑坡的论点,其进步表现在涉及个人利益、个人权利的保障方面、个人利益正当化、个人诉求人权化被人们认可,以及自由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等的提升,这些都是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的表现。他还认为,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某些时期、某些领域的问题相当严重,其原因直接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相关。高国希就现代性与公民品格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现代社会的根本属性就是公共领域的形成,这打破了传统社会中人与人由固定身份、亲缘关系形成的“私德”观念,公共领域的形成要求公民在公共交往中自律、平等、尊重、诚信等公民伦理意识,并就制度与公民品格、公民观念的关系,以及公民道德教育中真理与价值、外在与内在的诸多关系作了阐述。报告会上,两位专家还同与会的教师、研究生进行了交流。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李小建出席第四届河南高等教育高峰论坛
下一条:司林胜应邀参加创维集团首届“黄埔杯”校园营销精英挑战赛开幕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