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文明关注  文明力量  文化校园  道德财大  制度建设  创建体系  学校首页 
  文明关注
揭示中国之理的精品力作——读《中...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善用“大思政课”引领新时代青年
从新时代文化建设 探寻“何以中国”...
从思政小课堂走入社会大课堂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建功伟大时代
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深化河南省...
“抵制网络谣言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
学习宣传贯彻《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
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
文明过节倡议书
省直机关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文明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校园>>文明学校>>正文
 
《中国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署名文章:地方高校法学学科建设的“为”与“位”
2023-10-09 17:11 文/柴昊 
[字号: ]


10月9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署名文章:地方高校法学学科建设的“为”与“位”。文章阐述了我校作为全国性政法大学联盟“立格联盟”的9所成员单位之一、河南省唯一的财经政法类院校,近年来立足实际,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全文如下:


地方高校法学学科建设的“为”与“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要“发挥好重点政法院校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骨干示范作用”。

作为全国性政法大学联盟“立格联盟”的9所成员单位之一、河南省唯一的财经政法类院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近年来立足实际,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锚定区域发展需求,全面优化法学学科布局

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河南近年来实施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势再造战略”等“十大战略”,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当前,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就对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从法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看,河南省共有34所高校开展法学教育,但仅有9所高校拥有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年均培养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含法律硕士);1所高校拥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年均培养博士研究生5—7人。

从整体上看,河南的法学教育与河南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法治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全省法学人才培养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特别是法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相对落后;法学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不完善,法学相关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不够;涉外法治人才缺口较大;理论研究滞后于法治实践;高水平代表性研究成果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优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的法学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法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校设有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3个法学院和1个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法学专业教师数量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高水平研究成果数量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数量等指标,在全省高校中居于前列。

近年来,学校的法学学科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产出了一批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其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制度体系研究”获批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获批2022年中国法学会部级重点课题。法学学科还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参与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国务院《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受托起草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等40余部地方性法规。学校获批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案例研究基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法学学科从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仍有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法学学科有重大影响的领军人才明显不足,法学领域内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仍然缺乏;法学学科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法学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法学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至今没有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增设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不仅有助于改善全省高层次法学人才短缺局面,而且有助于优化全国法学院校区域布局,推进法学教育均衡发展。

凝练学科特色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近年来,学校法学教育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法学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凝练特色优势。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校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与阐释工作,近3年共立项相关省部级课题40余项。学校专门设立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校级专项课题。2022年,学校还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教研室,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作为全校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不断强化法学院系党组织建设,健全党领导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体制机制,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全过程,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教育引导法学教师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完善法学学科专业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建设新机制。学校坚持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在做大做强传统法学学科的基础上推进新兴学科建设,更好地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一是先后在法学院之下设立律师学院,在民商经济法学院之下设立知识产权学院,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律师和知识产权人才的需要。二是于2021年依托刑事司法学院成立了纪检监察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试点,以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需要。目前,学校已取得纪检监察专业本科生和纪检监察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在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中设置涉外法治课程模块;设立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养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四是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成立了“三大文化”协同育人中心,先后中标河南省“兴文化工程”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

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学校先后出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立项建设校级科研团队,立项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保障科研工作高质量、持续性发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当前,制约学校法学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障碍有:学科布局分散、学科资源配置效率低、学科建设管理多头等。学校于2023年3月出台《关于深化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希望以此大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具体包括:

继续加强党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全面领导。狠抓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法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法学专业师生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等人才培养各环节。

推进法学学科治理体系改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创新学科治理机制,统筹配置法学学科的人才、岗位、团队、科研平台、课题等资源,进一步凝练法学学科方向,挖掘学科潜力,加快推进法学学科内涵式发展,形成法学学科与经济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等学科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体系。

深化法学学科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打造一流法学本科教育,提升法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学部制”改革,赋予学部学科建设、人事、财务等权力;推进法学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在积极引进顶尖人才的同时,设置包括资深教授、特聘教授、博洽杰出学者、博洽优秀学者、通达精英人才、弘毅拔尖人才、致远青年英才等7个层次的人才梯队;打造高水平法学学术团队,遴选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学术负责人实行聘任制,学术团队和团队成员实行双向选择;推进研究平台实体化建设,赋予其独立招聘人才、招聘科研秘书、招收研究生等人事权和财务权,在法学一级学科统筹下参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区分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师资类型,绩效分配、职称评审适当向教学倾斜。

强化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协同育人。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加大法学教师、研究人员到法治工作部门挂职力度,吸引法治工作部门优秀实务专家来校任教,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两个结合”为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促进外来法律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文章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0/09/content_629632.htm?div=-1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审核:张睿 编审:刘军 签审:张睿)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会见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副校长修华静一行
下一条:学校举行2023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