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文明关注  文明力量  文化校园  道德财大  制度建设  创建体系  学校首页 
  文明关注
揭示中国之理的精品力作——读《中...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善用“大思政课”引领新时代青年
从新时代文化建设 探寻“何以中国”...
从思政小课堂走入社会大课堂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建功伟大时代
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深化河南省...
“抵制网络谣言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
学习宣传贯彻《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
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
文明过节倡议书
省直机关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文明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校园>>文明学校>>正文
 
《河南日报》刊发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署名文章: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新生态
2024-03-13 09:50 文/柴昊 
[字号: ]


3月13日,《河南日报》理论版刊发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署名文章: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新生态。文章就新时代如何让人才引得来、育得出、留得住、用得好,从聚焦产才融合、发挥政策导向、专注环境营造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营造尊重创新的大环境和“小气候”,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新生态。全文如下:

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新生态

近年来,全省积极探索精准高效引才模式,主动拓宽省内省外渠道,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行动,展示了河南良好形象,擦亮了招才引智品牌。新时代,如何让人才引得来、育得出、留得住、用得好,亟待营造尊重创新的大环境和“小气候”,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新生态。

聚焦产才融合

产业是人才之基,人才是产业之魂。人才引进,归根结底是产业形态需求决定人才类别需求。

面向“产业需求”靶向引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领域,聚焦全省重点和优势产业体系,瞄准“7+28+N”产业链群,要高位嫁接优势主导产业、抢滩占先高成长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根据不同产业链发展特点对人才的独特需求,探索实行“链上”人才专项支持,定向延揽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创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耦合效应和双向成就。

构筑“产业平台”集才聚才。充分发挥平台引才聚才功能,围绕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嵩山实验室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全球招引高层次人才。支持省内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投资、并购研发型公司和高端孵化基地,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前沿科技攻关。积极发挥产业园区产才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增强各类园区引才聚才能力,推动园区由单一功能的生产型园区向人才引领的创新型园区转变。

绘制“产业人才地图”精准寻才。加快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结构优化互动信息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图谱,绘制“人才地图”,构建数字化立体人才平台,有效链接供需两端,解决人才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强化产业人才统计分析和预测,建立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人才状况分析,对人才需求、技术需求进行动态收集和分析研判,制定并及时更新全省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目录。

发挥政策导向

完善全面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是着力破解人才发展瓶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助力人才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新政策链式育才。积极推动人才政策优化升级,把人才政策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相结合,着力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覆盖不同领域和人才发展各阶段的精准化人才培育政策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瞄准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研究制定育才用才中长期规划和激励约束措施;拓宽科技人才多元化职业晋升渠道,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放权赋能,完善容错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支持企业主体育才。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发挥企业育人留才载体作用,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研究。在人才政策拟定、落实、优化闭环运转中,充分尊重企业意见建议、回应企业发展需求,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链条人才培育使用留用机制。

深化校企协同育才。充分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学院和人才培训基地,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体系。大力发展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教授经济,探索“城市+高校+校友”人才链接新模式。深化技能河南建设,积极推动产业界技术环境与适配院校对接,探索建设一批高质量工程师大学(学院),将学历和技能教育一体化,规模化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

专注环境营造

构筑拴心留人的服务“软环境”,是集聚人才的“硬支撑”,也是厚植人才发展土壤的治本之策。

“链条化”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打通人才服务堵点,推动人才服务从“便捷式”向“增值式”迭代升级。要聚焦共管链,纵深整合服务事项,围绕人才所需所盼,打通全周期人才服务链条。要聚焦支撑链,全域拓宽服务渠道,升级强化人才办事数智赋能,有机串通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人才办事流程最大程度精简,人才关心诉求最高效率处理,构建服务供给的全流程体系。要聚焦责任链,闭环管理服务清单,创新服务事项督办机制,形成“全流程、闭环式、数字化”闭环管理服务体系。

“专属化”构筑人才服务矩阵。强化定制服务留才。围绕人才发展需求,供给人才创新创业全要素,推进定制化服务,大力推行包含落户安居、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专属定制服务,为人才量体裁衣打造个性化服务产品。致力于打造便利化宜居生态圈,多措并举让人才留得安心、住得舒心。

“品质化”打造人才服务高地。要致力于升级人才服务品质,打造人才服务品牌。以最高礼遇提升人才的尊荣感。发挥党委、政府“一把手”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传递敬才诚意,形成礼遇人才、服务人才的“大环境”。以最优资源提升人才的获得感。用人单位实现各种优质资源向人才倾斜,着力营造最优人才“小气候”,努力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


原文链接:河南日报-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新生态 (dahe.cn)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审核:刘绍辉;编审:刘军;签审:刘绍辉)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4年第二次巡察工作会
下一条:学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