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自创建以来,二十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把“创一流会计学院、做一流会计学人”的理念深深融入到每一个会计人的心中。一代代会计人哺育良才、潜心科研,目前,会计学院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教风、浓郁的学风和浓厚的科研氛围,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并发展形成了在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同时也是河南省高校同类专业中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
会计学院院长潘克勤将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归结为三个原因: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我国经济大发展带来的会计专业热:近几年来,会计学院招生持续火爆,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其次,与同类院校相比,我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财经类专业院校,作为我校重点专业,会计学院可谓独具优势。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历届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全体教师团结向上、埋头苦干,学生们积极进取、高度配合才是取得这些成绩的最大推动力。
雄厚的师资力量
镜头一:在教室的后排坐着一位特殊学生,他时而抬头听课,时而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上几笔,还利用课间向授课教师请教问题。比起其他同学,他略显成熟,但认真的神情和本子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足以凸显他的专注。
他是会计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为了帮助青年老师进步,会计学院采用“结对子”的方式,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与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合:听老教师授课、向老教师请教。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也使得教师间形成了互帮互助、教学相长的氛围,院系里形成了团结向上的风气,同时也为学生做出了表率。
对于一个院系来说,师资建设是先导。会计学院始终坚信只有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前,会计学院拥有教师68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0名,拥有博士学历者24人。在近年引进的优秀教师中,更有多名来自“985”、“211”名校。高学历人才的不断补充更好地保证了院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后盾。会计学院不仅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也非常重视对各个学科老师的培养。
时代在快速发展,同时也需要老师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会计学院领导每年都会派出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为老师搭建学习平台,鼓励老师外出交流,开阔视野。在每一位外派教师回校后,都要向院系做学习汇报,将自己的所见、所学、所感与其他领导、老师交流,将新的教学理念带到课堂,以此带动整个学院的进步。此外,为了增强老师们改进教学方式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会计学院积极推动本科课堂教学奖励制度的实施,对评教成绩优秀、课时量大的老师给予奖励。该项制度实施以来,奖励幅度不断扩大、受奖人数也不断增加,在促进会计学院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独特的教学管理
镜头二:假期期间,一位会计学院的同学在与朋友外出游玩时忽然发病,被送往医院治疗。由于住院治疗开销巨大,该同学家庭难以负担。此情况被其他同学知道后,年级管理委员会的学生干部立刻发动了同年级的同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上万元捐款。
会计学院共有将近4000名学生,数量庞大,为方便管理,会计学院将教研以及管理中心下移至各个专业系,并给予各系经费支持,各系根据本系的具体情况可自主支配经费。给每个年级配备年级管理委员会,由学生自主管理。并为每个系配备一个办公室,供老师开会、交流、辅导学生使用。权力的逐步下放,也意味着责任的下放,这就要求各个系的老师、学生用好手中的权利力,认真负责,团结一致。
教学是一系列的活动,而不只是课堂上的时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会计学院进行了专业课教学示范改革。在课前,老师们准备教材及教辅资料,精心备课,准备案例,了解最新讯息。这样使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关注最新动态,不仅帮助老师掌握最新讯息,与时代接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科书更新不及时的弊端,让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最新状况。在课上,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更懂得如何运用。此外,会计学院的老师们打破以往“老师讲课学生听”的模式,采用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汇报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的汇报现场点评。如此能够督促学生在课下充分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自信心。通过老师的点评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加强对此方面的学习。由此一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上课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
同时,为了帮助自制能力不强的同学增强学习动力,会计学院自13级开始进行学分制改革,对学生严高标准、严要求。规定排名在后10%的学生无法拿到学分。以严格的制度形式对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们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大学时光,使大学四年充实而有意义。
专注人才培养
镜头三:与高中时的语、数、外、政、史、地不同,大学开设的会计课更加专业,更加实用。在初级会计学的课堂上,大一新生们怀着好奇心认真地听着课、做着笔记。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实例的分析更赋予了这门课极大的吸引力。
为了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好奇感和新鲜感,更好地服务于为人才培养,学院将初级会计等专业课程安排至第一学期。将较难的中级会计课程分两个学期学习,以便学生更好掌握。会计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抓好入学教育第一课,进行特色专业教育,面向新生介绍专业、课程设置,缩短学生适应期,提高荣誉感。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为大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大四毕业生开设学科前沿课程,进行专业梳理,介绍学科前沿。不仅如此,会计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包括“硬”实验和“软”实验。“硬”实验即ERP,电算化等,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软”实验即案例分析、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对教学理论的实际运用。
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会计学院致力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尤其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举办财务会计案例分析大赛以及“子遥杯”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多种赛事。其中,会计学院荣获河南省第一、二届“子遥杯”商业精英挑战赛冠、亚军。“子遥杯”商业精英挑战赛参与广,注重分工和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其中ppt演示的过程,使参赛者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参加此类赛事,可以使学子有更多观摩其他高校精英学子和著名企业高管风采的机会,了解知名企业和国际型组织的选拔标准。在商业事务案例的分析、应对、竞赛中挖掘学生个人潜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锻炼职场竞争能力,大力提升会计学院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个人价值在团队中得到体现和提升,增强综合素质,形成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会计学院代表我校向社会各界展示财大严谨踏实的学风、学生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于搭建校际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选用上,会计学院的部分科目自编教材,同时引进英国原版教材及其他西方国家先进教材,以改变学生的专业认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会计学院的特色教研大大增强了专业实力。目前,已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项目5个,校级特色专业5个。其硕果累累,与老师和同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会计学院在严抓教学的同时,致力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学风建设等。创新实践,形成年级特色。注重规划、落实和工作的条理性。在执行中注意反馈和经验的总结。做到“教管不孤立”,充分与团学工作相结合。注重严明考风以带动学风。进行考前动员,强调考试纪律,严明考纪。用考试的压力督促学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会计学院19人获得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奖学金,成绩全省第一,该院毕业生被推荐到国际企业学习,“全球考”通过率也在逐年提高。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会计学院积极拓宽校外资源,与多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使其成为会计学院的实习基地,同时也成为其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如此,会计学院也进行对外国际合作办学,增强会计学院整体实力。
尽责的导师团队
镜头四:在办公室里,会计学院的“心灵导师”与学生促膝而坐。两杯热茶氤氲出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说出了自己所面临的困惑,“心灵导师”安静倾听、耐心开导。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总是用关切的眼神安慰着学生。经过一段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心头的困惑和负面情绪已经逐渐消失。而“心灵导师“的脸上也浮现出欣慰的表情。
为了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创新沟通交流平台,会计学院创建了“心灵导师”团队。从学习、生活的困惑,到心理问题,都可以随时与“心灵导师”沟通。“心灵导师”全部由热心、敬业的院系教师担任,这一举措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院书记、副书记与年级委员会经常主持召开会议进行思想交流和工作交流,以亲身经验传授学生干部如何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年级自治。三支队伍的建立对为院系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强化了学生管理机制。
会计学院提高对“专业导师”的要求,使“专业导师”延伸指导,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要注重与综合素养相结合,指导学生参加系列赛事,不仅提升了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是对该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和提升。除此之外,会计学院还具有以“知•智•行”大讲堂为载体的“社会导师”,包括企业老总、高校学者、专家等,满足学生的学习及其他方面的需要。目前已初步在我校形成品牌。
“朋辈导师”的作用在此也发挥得得淋漓尽致。所谓“朋辈导师”,顾名思义,就是从高年级的学长中选出合适人选作为新生的班主任,为其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他们从学生中来,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也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这一批独具特色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让学生深切感觉到院系的关爱和所寄予的希望。
丰富的文化活动
看着会计学院几千人的毕业照,统一的服装,独具特色的设计是一个亮点。会计学院主张每班设计代表本班的班歌、班旗、班训、班服,体现本班的特点与风格。他们还举办了“我的同学我的班”视频大赛,倡导学生们关心同学、关心班集体、形成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为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学院开展丰富的志愿者活动,成立金水区养老院志愿者服务基地,并与图书馆社科书库、金水区文化广场、郑州市智障儿童救助站签订志愿者服务协议,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项目,增强服务意识。在校内倡导文明就餐、文明出行、文明上网,大力开展文明宿舍创建及文明班级创建工作,培育学生素养,争做文明人。
另外,结合党委组织部“党员干部下基层”要求,会计学院领导班子进行宿舍走访、报修登记、冬日送暖,温暖着每位会计学子的心。
会计学院师生并未满足于目前的成绩,院系领导强调,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促进学科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拓宽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打造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美丽会计,让教职工在开心中付出,在快乐中发展,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他还强调,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把会计学院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专业院系;把会计学院建成工作勤奋、精神振奋、人人发奋的和谐集体。美丽会计在心中,美丽会计在每一个教职工和学子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