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总教头

刘开吉(左一)在指导学生进行战术训练。资料照片
“民警尾随犯罪嫌疑人来到一条巷子中,他的右手在裤袋内紧紧握着手枪。突然,迎面走来的犯罪嫌疑人拔出手枪,民警迅速闪身躲避到电线杆后,‘啪啪啪’三枪,射弹击中民警躲避的电线杆……”刘开吉模拟持枪动作,描述着枪战现场的惊心动魄。
很难想象,这位目光锐利、身手矫健的重庆警察学院首席教授已是64岁高龄,他是全国警察院校里年龄最大的公务员在职教授,在2013年度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唯一一位来自公安院校的老师。
1994年,在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工作21年的刘开吉,从部队转业进入重庆警察学院。从教40年,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从1998年至2012年底,他每年授课量达300学时以上。
警察教学注重应用,在教学方法上,他以广泛收集的案例为基础,尽可能模拟实战环境的法律条件、犯罪嫌疑人情况、地理环境等进行训练。例如,在《警察战术》的《抓捕》一课中,在收集到情报后,学生扮演的“警察”要进入公共场合侦查“犯罪嫌疑人”情况,绘制草图、组成战斗小组、分配战斗任务、准备武器装备;在盘查中,“警察”要在围观群众中观察是否有犯罪同伙,“看到学生漫不经心,我会安排人‘袭警’,如果他不注意,就‘牺牲’了。”
刘开吉非常强调警察的战术,他认为战术不仅仅要运用力量、技术,更要有智慧。他强调战术训练是生命工程,“犯罪分子的火力强过我方时,警察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不但会搭上自己的生命,还会使国家、人民的财产遭受损失”。他也强调战术运用对犯罪嫌疑人生命的尊重,“除非万不得已,警察没有权力剥夺他人的生命,我们要充分运用战术生擒活捉,查清犯罪事实,交付法庭审判。”
2001年,刘开吉在重庆警察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警察战术系,在全国首批开设“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成立教学团队。
在一次AAPP(亚洲议会和平协会)会议警察技能与战术动作汇报表演训练中,刘开吉被集合的同学看到,方队顿时欢呼起来,好像看到明星一样。在他学生心里,刘开吉不仅是“总教头”,而且是明星教师。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作为警察这个高危职业的教师,他始终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学生是这位“严师”对学生特殊的关爱方式。
但这位严师在学生心中却也如同慈父。在学生当中,刘开吉有一个亲切的绰号——“开吉哥哥”。课间休息时,他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课堂之外,他通过邮件、论坛、微博、微信等科技手段与学生沟通;学期结束后,他都会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无记名民意调查,将学生们的建议认真归纳、分析。
去年下学期他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送给他一个黑色笔记本,里面是全班50位同学为他写的留言。其中一位叫冉沁滟的同学这样写道:“从您的课中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对教学的专注,还有为人的正气以及对学生们的慈爱。”
丝尽蚕竭,李熟枝残;沧桑风雨,鬓染雪霜。他的《警察战术》课程,获得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带领的“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创建的“警察战术实战教学训练模式”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但刘开吉最大的荣誉并不是那些金光闪闪的奖章,而是那些冲锋在最危险地方的学生们:他们正践行着刘开吉的教诲,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认真执法,保家卫国,为社会的和谐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点评
与刘开吉的交流,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听课。在他的讲述中,一个个精彩而惊心动魄的案例信手拈来,讲到关键时刻,还会有动作配合,占位躲闪、掏枪射击,动作干脆利落。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开吉言语中透露出的深深忧虑。警察要想完满完成任务,又很好地保护自己,需要一身过硬的本领,更需要巧妙地运用战术,而这,都是真本事、真功夫,需要用功学、用心学。(赵婀娜 刘伊能)